项羽和刘邦哪个才是真正的英雄(论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

楚汉战争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果将项羽与刘邦放在一起让大家选择谁是真英雄,我们会发现大部分人更倾向于选择兵败而自刎的项羽,而不愿认同最终反败为胜的刘邦,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般不是以成败论英雄吗?成者为王,败者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为什么大部分人却会选择战败的项羽呢?

项羽和刘邦哪个才是真正的英雄(论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

通过仔细研读司马迁《史记》,我们会发现项羽身上虽有许多优点,但亦有许多缺点,如心胸狭隘、妒贤嫉能、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轻信寡谋、优柔寡断等,最终他也是因为这些缺点在楚汉之争中逐步由强变弱、由优势转为劣势以致灭亡。

而我们看到的刘邦虽然有许多缺点,但亦有许多优点,如礼贤下士、知错就改、知人善用、虚怀若谷、聪明理性、目光长远等,最终他也是因为这些优点在楚汉之争中逐步由弱变强、由劣势转为优势以至胜利。

但即使是这样,普通大众仍然从心理情感上更加认同项羽是一个坦荡磊落、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不认同刘邦,刘邦留给后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市井无赖、奸诈小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追根溯源,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大众对“英雄”的理解认识上。何为英雄?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古今中外,名流大家,众说纷纭。三国时的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他认为那些具有远大抱负,足智多谋,能够一呼百应,万民敬仰,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叱咤风云的人物才可以称为英雄。德国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塞说:“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项羽和刘邦哪个才是真正的英雄(论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

对英雄的定义,中外名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可否认,英雄要具有他们所说的胸怀大志、智慧超群、勇敢无畏等性格,但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真英雄还要具备更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宅心仁厚、重情重义。鲁迅曾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没有感情、对他人冷淡无情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而有感情、怜爱孩子的人又怎么不是大丈夫呢?

在楚汉之争中战败的项羽虽然身上有种种缺点,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真英雄。这除了因为他具备做英雄的基本素质,如“力拔山兮气盖世”,英勇神武,气吞山河,有英雄的气概;耿直正派,不耍阴谋诡计,有英雄的正气外,更重要的是,他拥有成为英雄的最根本一点——宅心仁厚、重情重义。这种英雄主义情怀在《项羽本纪》的最后部分——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之际,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兵败被围于垓时,独坐大帐中的项羽面对即将灰飞烟灭的事业,面对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没有叹息。此时的他忧虑的不是如何挽救他的天下,忧虑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安置他最挚爱的女子——虞姬,在他的绝命诗的最后,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呢?歌罢,“泣数行下”。古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一向刚猛矜持的项羽陷入末路之际,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一女子的命运前途忧虑,甚至落泪,可见项羽多么重情重义!

当逃到乌江时,项羽本可以乘船渡江逃回江东重整旗鼓,再图大业,但他毅然拒绝了。为什么呢?且听他对当时劝他渡江逃命的乌江亭长说的话:“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想到当年跟随他出来辗转征战天下的八千家乡子弟无一生还,项羽深感羞愧,深感对不起他们,所以尽管现在有机会重回江东,但他无颜回去再见江东父老,他选择留下来死,以期对得起他那些曾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如今死去的江东子弟。宁死而不独活,杀身以成仁,可见,项羽多么重情重义!

当项羽最终决定留下来时,他还做了最后两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骏马赐亭长。他把坐骑乌骓马赐给乌江亭长,说:“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自己都已经准备去死了,他还想到了安置跟随他征战多年的乌骓马。马,当其与人的生命摆放在一起时,在有些人看来是多么卑贱卑微,但在自己的生命都将无法保全时,项羽竟然还能想到它,把它送给乌江亭长,让它有个好的归宿。真是仁厚之至!

另一件事情是头颅赐旧友。当奋力拼杀力尽,眼见就要遭擒时,项羽决定从容自刎,但之前,他还慷慨地把头颅送给追捕他的敌将、昔日的好友吕马童做人情:“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好一个“吾为若德”!尽管友人吕马童待他无情无义,当年背叛了他,如今又带人追杀他,但项羽临死之际却以德报怨,尽展其仁厚本色!

而刘邦呢?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最终反败为胜,坐稳天下。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他落难时的表现,就会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认同他是一个真英雄。在楚汉之争的初期,军队实力远远不如项羽的刘邦经常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可谓处境穷矣。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楚汉交战失败后,“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但楚军骑兵很快就追上来了,而刘邦的马车上因为载人多,所以跑得不快,情况非常危急,刘邦随时可能被楚军生擒活捉,在这种情势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为了能够轻装快速逃命,刘邦竟然将自己亲生的一对小儿女推下车!还是随行的与孩子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滕公夏侯婴不忍心,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滕公“下收载之”。但面对紧紧追赶的楚兵,面对随时可能被俘虏而丢掉性命的危险,刘邦还是将自己亲生的孩子往车外推,“如是者三”。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试想想看:一对尚且年幼、丝毫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在战争中被抛弃,等待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作为孩子的父亲,作为孩子的坚实靠山的刘邦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推下车。这是多么狠毒自私!多么刻薄寡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清朝诗人陈恭尹亦说过:“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项羽在势穷之时,在末路之际,他人性中的善良仁厚、重情重义等美好的一面熠熠生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以尽管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但人们仍然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英雄。刘邦尽管最后获得了胜利,但他势穷之时暴露出的残忍狠毒、无情无义等本性,让人鄙弃不屑甚至唾弃,因而难以成为广大民众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29 09:23:12
下一篇 2022-04-29 09:26:5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