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4项举措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

赣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会精神,2月9日,赣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赣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制定24项举措,全面对标大湾区,拉高标杆,以简政放权为重点,以数字赋能为突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打响“干就赣好”品牌,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

筑牢一号工程“责任链”

成立赣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推进机制,压实各地各部门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责任。

按照“市级做了的、县级也要做到”的要求,2022年底前市县同步完成“一网通办”、“市县同权”、“全产业一链办”、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等改革任务,率先全省推出一批“放管服”改革创新举措,2022年底不少于12个评价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

2023年,达到全国第一方阵水平,不少于16项评价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10个以上县(市、区)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打好简政放权“组合拳”

对标湾区事项优化行动。推动事项线上办理革命性再造,实现全市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全市通办”;探索试行“市县同权”改革。采取直接下放、下放实质性审核权和窗口前移等方式,设立“市县同权”专窗,搭建市县联动审批平台,将118项市级权限下沉至县一级。

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按照“应进必进、应划必划”,将各单位依申请事项全面划转至市县行政审批局或进驻政务大厅;深化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

按照“一个阶段、一张表单、一套材料”的要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一站式集成”审批;推行“一照通办”改革。编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开展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改革,企业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涉企高频事项。

创新市场监管“新模式”

加强审管互动衔接。建立完善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双回路”机制,确保审批监管有效衔接;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动态调整“轻微违法不罚”“初次违法不罚”等免罚清单,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做到“无事不扰”又“有事必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加强“信易+”示范创建,全面落实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制度;加大中介服务市场培育。

编制统一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引进一流中介机构,推动中介服务减时、降费、提质;探索异地公开招投标方式。打破地域壁垒,扩大与先进发达地区合作范围并在全市推广,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招投标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实行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编制通用综合窗口事项清单,除部门必须保留的专业窗口外,其余事项全部实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2022年底实现市县乡三级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

升级“亲清赣商”平台服务能力,2022年底前市县两级分别上线65项、30项惠企政策,建成市县一体“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政策兑现服务体系;推进政务大厅“五化”建设。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五化”要求,全面升级市、县两级市民办事环境,为重点企业提供“全链条、清单式、定制化”五星级政务服务;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深化与大湾区的通办范围,实现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设立“湾区通办”自助服务区,逐步实现赣粤两地证照互用、资质互认;畅通营商环境沟通渠道。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营商环境专席,全面受理企业反映营商环境方面的诉求。

用好数字赋能“关键招”

强化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推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体制融合,实现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统一规划、统一申报、统一审核、统一验收”。打通省市县三级系统壁垒。升级全市统一的数字政务业务中台,推进人口库、地理空间库、电子证照等基础平台建设。2022年底,实现70%的高频政务系统与“一窗式”综合受理系统对接和85%以上事项“一网通办”。

推进“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市县两级分别实现100件、30件以上事项“智能审批”和“一件事一次办”,打造“赣服通”前台受理、“赣政通”后台审批的“前店后厂”新模式。建设“一网通管”智慧治理体系。加快赣州“城市大脑” 建设,打造“一网通办”“一屏统管”“一键调度”“一网共治”“一码智联”“一触即享”等具有赣州特色的“智慧城市”新模式。

构建亲清政商“新关系”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行政审批与市场主体准入清单相衔接,持续开展降成本专项行动,市本级全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县(市、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比例达95%以上。

建设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推广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开展“超权限、超标的、超范围、超时限”违法办案行为整治。

提升更高水平的开放环境。完善赣深“组合港”通关模式,深化“两段准入”改革,推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扣除国内运输段)力争分别压缩至26个小时、0.8个小时以内。

打造包容创新的人文环境。建立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建立“政企圆桌会议”常态化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全面对标一流的指标体系。开展营商环境新一轮对标提升行动,实现更多评价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2-11 10:25:06
下一篇 2022-02-11 10:25:0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