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xios网站6月14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总统拜登上周在白宫与主要阁员开会时表示,他倾向于取消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相关决定最早可能于本月发布。不过白宫坚称,尚未作出任何决定。
舆论认为,对华关税近来之所以引发热议、美国高层之所以态度摇摆,主要原因在于,11月国会中期选举临近、40年一遇的高通胀“火烧眉毛”,拜登政府面临两难选择:治理无方和对华软弱,究竟哪条“罪状”对民主党选情打击更大?
自救行动
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7日在椭圆形办公室与内阁关键成员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放松关税的想法。他倾向于命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正式的“排除程序”,以确定哪些中国输美产品应从“301条款(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关税清单中剔除。
就商品种类而言,自行车、服装等产品都是潜在豁免对象,但钢铁、铝等大型工业产品不在讨论之列。白宫最早可能在本月宣布开启相关调整措施。
与拜登的“耿直”形成对比,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14日的表态更为“圆润”。
她一边强调,“没有任何新的信息可以分享”,拜登政府内部正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一边又批评特朗普任内加征的一些关税“不负责任”,预告拜登政府正在“努力修改”。按照她的说法,特朗普的关税无助于经济或国家安全;白宫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美国工人的利益。
不可否认,对华关税问题是前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争端,借“301条款”之名,对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其中部分措施将于今年7月至8月到期。为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5月启动法定复审程序。
近几个月来,随着美国政商界围绕对华关税展开激烈争论,白宫高官态度多有摇摆,但拜登的态度渐趋缓和。他5月下旬访日时表示,正“考虑”取消部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上述变化意味着什么?舆论认为,高通胀和中期选举的巨大压力,美方可能取消部分对华关税的态势逐渐清晰。
一方面,在供应链瓶颈仍存、就业增长放缓、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美国逾40年来最高水平通胀未见缓解曙光,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再创新高,民众不满情绪加剧。另一方面,眼看11月国会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的政治命运阴云笼罩,参众两院多数地位岌岌可危。尽管拜登一再表示,对抗通胀是其“首要任务”,但白宫的政策工具极为有限。
正因如此,美国一度排山倒海的对华贸易攻势近来似乎失去了动力。削减对华关税成为拜登政府为数不多、可单方面采取的自救动作。
多方支持
放眼拜登政府内部,从近来各方表态看,削减对华关税得到一些主要阁员的支持,比如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
耶伦上月指出,特朗普政府在与中国有关的问题上一事无成,松动对华关税不仅有助于抑制通胀,还可能“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有利”。雷蒙多本月初表示,取消特朗普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是有意义的”,可部分减轻美国消费者的重担。
全美零售商协会也站在支持者一边。作为协会会员,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上月曾致信拜登,呼吁降低或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和智库同样表达了积极立场。“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是拜登降低通胀的最大政策杠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森·弗曼(Jason Furman)称,尽管很难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此前发布报告称,如果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关税、以“国家安全”为名加征的钢铁关税等,可降低美国CPI约1.3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美国商界、经济学家主要以经济成本作为衡量标准。特朗普关税“大棒”的一大目标是,扭转美国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但自2018年7月以来,中美贸易额不降反升:除2019年同比有所下降外,2020年和2021年均保持增势。这充分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打压政策已告失败,继续维持只是作茧自缚。
多重阻力
不过,总统表达意愿是一回事,“靴子”是否落地是另一回事。分析认为,拜登政府想要削减对华关税并不容易,仍面临来自美国国内的多重阻力。
首先,美国主要工会团体表示不满。
6月6日,美国主要行业的工会向贸易代表办公室发送评估报告称,希望拜登能保持特朗普时期的所有关税,因为政府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着眼长远。
众所周知,劳工阶层构成民主党的选民基本盘。在拜登上任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珍视与主要行业工会的关系,不愿与它们正面相遇。如今,拜登酝酿削减对华关税,料将引发劳工组织的抗议。有评论称,工会的愤怒程度取决于拜登豁免的商品数量和总金额。
其次,拜登政府内部不乏反对声音。
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就是代表之一。她认为,美国应制定更具战略性的对华贸易政策,既要保护美国工人,又要保持对中国贸易行为的影响力,不应将抑制通胀作为单一关注;关税就是拜登政府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武器和谈判筹码。与其相仿,拜登国家安全团队的对华鹰派同样反对削减关税。
再者,共和党人可能发起猛烈攻击,将此举描述为民主党人在对华竞争中示弱,可能影响民意走向。
此外,民众偏好不容小觑。有美媒今年早些时候援引民调结果称,73%的受访美国人支持政府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以保护美国产业和工人;绝大多数选民支持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更高关税。
综上可见,中期选举背景下,是否削减对华关税,不仅仅是经济利益问题,也成为美国两党、民主党内部展开较量的政治工具。拜登正面临两难境地: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抑制通胀,吸揽选票;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被共和党抓住软弱的把柄,从而失去更多选票。
不过,拜登政府一贯奉行现实主义,按照美国企业界的说法,它可能会找到折中方案:比如,降低美国进口商争取进口关税豁免的难度,降低自行车、服装等一些无关痛痒的中国产品关税,同时对中国启动新的贸易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