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平: 让“松桃苗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指尖力量

在武陵山区的苗乡山寨,只要提起“松桃苗绣”,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它和一位苗家女子联系在一起,她徒步1.5万公里,走遍贵州各地收集整理苗绣技艺;她培训的绣爷绣娘多达2万余名,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石老师”;她让松桃苗绣之花开满全国,走向世界,被家乡人民称赞为“苗家金凤凰”。

这个呕心沥血坚守“苗绣文化”20余年的人就是石丽平,是“鸽子花·松桃苗绣”文化品牌创始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松桃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石丽平将认真履行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传递民声,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百姓利益尽心尽职。

责任在心,行万里路拯救“失传”苗绣

石丽平: 让“松桃苗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指尖力量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然而在20年前,苗寨中却少有人能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彼时,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苗族的年轻人开始陆续外出务工,老一代刺绣手艺人相继离世,苗绣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代现象。

出生于刺绣世家的石丽平从小就对刺绣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为了保护和传承苗绣技艺,石丽平用了10年的时间走遍贵州苗寨,挖掘苗绣技艺、收集刺绣纹样,行程超过2万公里。

“很多掌握刺绣技法的绣娘,无法用普通话讲述她的绣法,我就录下视频,反复观看学习。对于已经失传的苗绣技法,我就到处收罗旧物,加以修复,再研究其中的针法。”在近日热播的由新华通讯社出品的节目《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之“一针一线‘绣’出幸福”中,石丽平将自己传承苗绣的故事娓娓道来。

为了努力留住民族手艺,使之代代相传,2008年12月,石丽平以松桃苗族刺绣、银饰、服饰的设计制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成立了一家苗绣公司。回忆起创业伊始,石丽平总是喜欢将传统图案“鸽子花”进行改造创新,与苗族文化、现代时尚元素进行融合创作。石丽平说:“盛开在梵净山上的鸽子花是我最喜爱的花,希望苗绣能像鸽子花一样,经过世事变迁,还能留存下来。”多年后,这一朵象征着松桃苗绣的图腾——“鸽子花”走向世界,遍地开花。

担当在行,指尖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石丽平: 让“松桃苗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指尖力量

“我叫石丽平,来自贵州铜仁松桃,是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我要用传统手工艺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15秒,43个字,石丽平一字一句,说得铿锵有力。2021年央视春晚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中的这一幕,感动了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谁能想到,曾经只有3名绣娘的小团队,如今成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创业初期,怎么把苗绣技艺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用苗绣带动就业带动大家致富,石丽平思考了许多,最后她决定通过“技能培训、助力脱贫”行动,把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留守妇女、下岗女工和返乡农民工作为培训对象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形成一个带动乡村脱贫、创业就业的“锦绣计划”。

计划开始时,石丽平遇到了很多挫折,村民们都不相信苗绣可以赚钱,三言两语就打发她走。但石丽平没有泄气,反而一家一户地上门劝说、引导和鼓励,她的真心终于换来了群众信任,培训班一下子涌进了60名贫困家庭妇女。随后,她又在十多个乡镇陆续举办了三十多期培训班,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苗绣能手。如今,公司培训的绣爷绣娘已经壮大到2万多名。队伍中,60后和70后依然在发光发热,80后和90后成为了主力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不光传承苗绣技艺,也传播着苗绣精神。

2013年以来,石丽平积极参与“一企扶一村”计划,与当地村寨结成帮扶对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实行“计件为主+效益+产品提成”的薪酬模式。2019年,石丽平的苗绣基地年产值达到了6000万元。2016年以来,石丽平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开设了100多个扶贫工坊,实行“一人一工坊”居家就业模式,超过四千户安置点群众就业。

如今,松桃苗绣已经销往67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刺绣花鼓、鸽子花系列还成了外交部和联合国指定的外交礼品、和平礼品,得到了世界认可。在石丽平的带动下,松桃苗绣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进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指尖力量。

肩负使命,抓住机遇积极建言献策

石丽平: 让“松桃苗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指尖力量

自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石丽平立足于整个行业,积极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如何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巩固易地搬迁成果等工作建言献策,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很多意见已经得到吸纳。

去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石丽平抓住机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提出了关于振兴乡村经济、繁荣民族文化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及肯定。

在石丽平看来,刺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最好的发展。乡村的文化振兴要避免同质化,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文化,要把地域文化挖掘出来,不做同质的产品。可以将具有地域特点的苗绣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让指尖技艺继续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石丽平的履职步伐不断延伸,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尽心履职时,不仅为国家决策提供了智慧,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目前,她以协同发展、稳定就业为工作重点,以松桃苗绣技艺为载体,在助力省内乡村振兴的同时,积极开展跨省培训,为湖南、重庆、云南等武陵山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石丽平将带来“大力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市”和“推进西部地区‘省际共同边地’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2-23 19:34:26
下一篇 2022-02-23 19:34:3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