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鱼,大多数人们的印象都是在水里生活的鱼类,离不开水,在古老而神秘的非洲,却生活着一种鱼,离开水不吃不喝还可以存活3~4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洲肺鱼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非洲是极度缺水的地方,土地干旱,甚至在非洲某些地方人们还因为缺水而死,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却还又一种神奇的生物存活着它就是一一非洲肺鱼。

非洲肺鱼也叫泥鱼,主要生活在非洲,在澳洲,南美洲也有它们的身影,非洲肺鱼是一种以肉为食物的鱼,通常以鱼虾为食。一般是通过嗅觉来辨认猎物所在的方向。
非洲肺鱼已经是地球的“原住民”了,早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就出现在了地球上,它躲过了4次生物大灭绝,一直存活至今,由于长相变化不大,也被称为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肺鱼为什么可以存活这么久?
这就要说说它的两个“技能了”
1、独特的呼吸呼吸系统
肺鱼有两套呼吸系统,普通的鱼类通常都是用鳃呼吸的,当水从鱼嘴里流进去以后,就从鳃里把水排出来,腮里面有很多的毛细血管,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从而做到在水中呼吸。

肺鱼的腮
肺鱼小的时候也是用腮呼吸,随着长大以后,鳃就会慢慢退化,这时它们就用鳔呼吸,肺鱼的鳔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气室,每个小气室又分布着气囊,鳔上还有复杂的细小血管,就相当于人们的肺,可以进行呼吸循环,当空气进入鼻子以后,气体会通过肠道进入鱼鳔,来进行气体循环,成年的肺鱼也同样可以用鳃来辅助呼吸,只要不是长时间待在水中,肺鱼是不会憋死的。

2:“夏眠”

在水源充足时,它们会和正常的鱼类在水中生活,但是当旱季来临之际,它们就会钻到土壤里面,进行“夏眠”,夏眠和冬眠类似。当泥土里最后的水分也蒸发之后,肺鱼自身就会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能够帮助肺鱼不会出现表面干裂的现象。

肺鱼分泌的粘液
为了不让自己渴死饿死,肺鱼在干旱时,通常会将自己调整到“待机”模式,待机时间长达半年。在待机模式期间,肺鱼只会在泥土中睡觉,把自己的新陈代谢,降低到正常时候的2%左右。不吃也不喝,能够维持3~4年的生命体征。
等到环境没有那么恶劣和干旱了,它们才会从泥土里钻出来,接受水的滋润,再开始觅食。
躲过了干旱,却没躲过人们的“锄头”

肺鱼埋在土里,被人们发现
旱季的非洲,食物和水源都是十分匮乏的。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居民,也掌握了肺鱼的生存之道。
为了寻找食物,非洲居民就会带上锄头,来到附近干涸的河床,认真寻找泥土中,肺鱼为了呼吸特地留下的呼吸孔,有经验的人,只需要一会的功夫,就能快速识别出肺鱼的藏匿点,然后再顺着孔洞往下一挖,就会看到一个椭圆形大泥团,只要轻轻掰开泥团,就会看到一条活蹦乱跳的肺鱼,如果运气好一点,或许可以直接把肺鱼给一锅端了。
关于肺鱼还有一个故事
非洲著民在搭建房屋时,通常因为能力有限,不可能使用钢筋泥瓦,都是用泥土来构建房子,一般肺鱼都是藏在泥土中,在居民没有注意的情况下,肺鱼就被居民砌在了墙里,本想熬过旱季,却被人们当成了“砖头”使,真是悲催啊。

肺鱼的“房子”
肺鱼鱼鳃呼吸和夏眠模式,帮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在泥土中生存的鱼类,也完美地向人类诠释了什么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