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还是专才?你会怎么选?

通才还是专才?你会怎么选?

企业中林林总总的人才,都可以被概括为两类:专才和通才。其中前者专精于某一领域,具备清晰的专业壁垒与边界;而后者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具备“指哪儿打哪儿、干什么成什么”的能力或潜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将不同人才在团队中进行准确配置,达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

专才:用专业壁垒撑起企业核心制高点

专才之于企业,是核心竞争力般的存在。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平台企业,想要拉开与同类竞争者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看,靠的并不完全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模式本身复制和迁移的门槛并不高,而企业能否准确而高效地获客与占领市场,更多依赖的是对市场与用户需求的满足与还原程度,这中间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生产力。

专家型人才之于企业的作用,就是将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强大胜任力,转化成满足企业战略需要的生产力,不断达成公司在该领域的战略主张,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完成既定目标的最快路径。

2017年从百度离职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就是这样一位AI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作为享誉国际的人工智能与机器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加入百度之前,他的身份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并与谷歌顶级工程师合作建立了名为“谷歌大脑”的全球最大神经网络,“谷歌大脑”能以与人类大脑学习新事物相同的方式来学习人类现实生活模式。在百度的三年,吴恩达建立了百度硅谷实验室,以及具有1300人规模的人工智能团队,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员。从商业的层面,吴恩达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但他和研究员们所做的有关AI深度学习的研究,恰恰拓宽了百度在该领域的探索边界,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无限可能。

如何判断和衡量一个专家型人才?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的模型来概括。

通才还是专才?你会怎么选?

专家型人才的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能力,是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进行学习和钻研的专注力与学习能力,还有专业领域的通用知识与操作技能。这些能力保证他们在具备基本工作能力的前提下,不断在这个领域内攻艰克难、汲取知识。

处于中段的,是作为专才的根本:知识网络和自有方法论体系。拉开专家与普通从业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两点:一是认知层,即是否具备关于专业领域的完整知识网络;二是执行层,即除了一些普遍适用的方法之外,是否通过沉淀形成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论体系。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顶级投资人,是因为他在长期的实践和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对于金融市场完整的认知网络,以及独特的投资方法论——价值投资法,其中又包括竞争优势原则、现金流量原则、“市场先生”原则、安全边际原则、集中投资原则、长期持有原则等六大原则,为后来者广泛学习和借鉴。

处于顶部位置的,是关于专业领域的领悟与创造能力,是专才最高阶的能力。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各司其职,如今商业社会中的专才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通过生产力的革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以赢得市场的激烈竞争。

从4G到5G,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专家型人才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刻钻研,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但由于越往上的能力越稀缺,能够赋能企业的价值越大,因此具备强大创造力与领悟能力的专才,在当今商业社会中不可多得,而许多走在时代前沿的企业,每年也会投入大量专项研发费用,以支持专家型人才对业务的贡献。

通才:快速顺应变化的“救火队员”

企业中另外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才,是具备强大延展性与横向迁移能力的通才。

如果把商业社会比作浩瀚的海洋,那么企业就像漂在海面上的船。海面的环境并不总是风平浪静,因此在风浪来袭时,如何能够快速调整航向、顺应变化,就需要一部分具备高度延展性与适应能力的通才发挥作用。

雷军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但实际上,他曾同时兼任金山、YY、猎豹移动等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意味着他所涉及的领域横跨了智能硬件、办公软件、互联网直播、移动互联等诸多领域。作为通才,雷军最大的优势,是随时对市场和外界保持敏感,快速从环境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顺应变化、成功决策。

企业中同样也可以看到具备这种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他们的基本能力构成遵循如图2所示的模型。

通才还是专才?你会怎么选?

好奇心与执行力。这是作为通才的基础性素质,使他们善于以最快的速度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这一点对于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能帮助其通过试错的方式快速迭代和自我成长。

本质化思维。指的是他们总能够通过结构化的梳理,快速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有言:“通过五步达到你想要的目标:设定目标、识别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法、执行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快速锁定与解决问题的本质化思维模板。

快速迭代与迁移能力。俗话说“举一反三”,即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能够快速联想到其他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即便两个问题并不出现在同一情景之下。

资源整合能力。对于通才来说,除了顺应公司的战略“指哪打哪”之外,还需要让自己的价值真正“活”起来,不单单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而是成为一个“平台”,因为能够涉猎和辐射许多不同的领域,所以沉淀在手中各个领域的资源与信息,也成为宝贵的生产资料。这也是通才最高阶的能力,让各类资源在自己这个平台上进行流转。

总体来说,通才在企业里的角色更像是黏合剂与润滑油,也许比起专才,他们显得不够专注和专业,有时却能利用发散的思维捕捉到市场中有价值的信息,或者用强大的适应性迅速适应企业发展方向的变化,在关键时刻作为企业的“安全垫”很好地缓解风险,避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因为业务过于单一而产生“硬着陆”的现象。

合理配比,方能事半功倍

企业中的通才和专才往往是混同出现的,同时他们也都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缺乏正确的配置和使用,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损耗。

1.成熟业务以专才为主。专才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他们普遍更适用于已经成型的业务,或者成熟的公司,以便在稳定安全的领域中进行思考和创新。

2.初创业务以通才为主。通才由于其较好的延展性与快速适应能力,适合用来“开疆拓土”。并且,通才由于普遍对风险的承受与应对能力较高,不容易因环境变化对心态和能力产生影响,这种特质同样适用于探索期的新业务。

3.专才致力于打磨创新、通才致力于创造环境。在一个团队内部,专才的钻研能力通常适用于打造团队的核心竞争优势,如技术优势、服务优势、产品优势,等等,但专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常常对周遭变化不甚敏感,因此,通才主要用来补救劣势,分散风险,整合所需资源,为专才和公司创造更良好的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8-25 12:57:48
下一篇 2024-08-25 13:02:1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