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民提前收割青小麦”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小麦是农民自己种的,自然是怎么划算怎么卖。
反对者往往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觉得小麦眼看就成粮食了,提前收割卖饲料太可惜,是严重浪费粮食的行为。
两边争论不休,势同水火。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先不要义愤填膺地选边站队,而应当先弄清事实再说。
首先,这件事的真实性如何?
针对此事,有人专门调查了一些养殖场和养殖户,给出的回答基本一致——“这事儿不靠谱”。
1500元收购一亩小麦青苗,即使按一亩地产1.5吨生物量来算的话,一吨也得1000元,而他们去年购买的青贮玉米价格,才720元左右,而且和青贮玉米相比,小麦所产的生物量太少,营养价值也没玉米高,除非是一些养殖场的青贮玉米储备量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才不得已为之。
而且从刷到的视频来看,大多没有留下明确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评论区农民的咨询也没有及时回复。
也就是说,什么人在买?什么人在卖?哪里发生的?收购量是大还是小?单从网上这些信息来看,我们很难辨明真假。
或许存在收购青贮小麦的个别现象,但远没有达到现在网上呈现出来的热火朝天大量收购的地步。甚至不排除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收割流量,故意夸大事实或移花接木,误导舆论。
其次,卖青贮就真比卖小麦更赚钱吗?
当前湖北麦区已经开镰,新麦的收购价在1.35元(品质差)——1.6元之间,平均价格基本上超过了1.5元/斤,我们就以这个平均价格来计算,一亩小麦要卖到1500元,只需亩产达到1000斤就够了,而小麦主产区的产量均在千斤以上。
卖青贮是在收割、仓储等环节上更省事一些,但我们已经辛苦200多天了,不差这最后一哆嗦。丰收来之不易,再等20多天,就能多收入几百块钱,实在没必要为了眼前这点利益,把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劳动果实给糟蹋了,不仅别人看着心疼,自己心更疼。
但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要充分倾听农民的心声,而不是一味地站在“粮食安全”的道德高度去指责别人。毕竟农民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才能兼顾国家利益,14亿人的饭碗需要大家一起端,而不能只砸在农民头上。
只有粮食价格上去了,各项补贴真正落到种地的农民手中,让农民种地有钱赚,日子有奔头,国家粮食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