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者为什么不能居家隔离

4 月 8 日,上海确诊病例 1015 例,无症状感染者 22609 例,其中 420 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上海本轮疫情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已超 10 万例,包括感染者的密接也均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总指挥陈尔真在 4 月 1 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未来无症状感染者量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当然要配合居家管控的一些措施。

目前上海已建成方舱医院 100 多个,床位数 16 万多。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要求,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方案》未对无症状感染者有明确要求,截至目前,上海市以轻症的标准集中隔离管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从中可见,上海对集中隔离投入的医疗资源较多,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被收治。有关于「是否要让无症状感染者由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众说纷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教授曾建议,以自我采样来取代群体聚集采样、对密切接触者和轻型病人,以居家隔离来取代集中隔离。

那么,在上海施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是否可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丁香园请到资深感染病专科专家缪晓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法学院教授王晨光,为大家解读。

一、让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能否缓解当下的医疗挤兑问题?

一项柳叶刀研究显示,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集中隔离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医疗资源危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目前集中隔离点的床位不够,居家隔离的确可以缓解床位不足的问题,减少消耗医疗资源。

但重要的是,不知道多少人会从「无症状」转为「有症状」,这个过程可能仍需要医护人员评估,有症状的人有医疗需求,可能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这时仍会消耗医疗资源。

同时,对其他资源的消耗也不一定会减少。居家隔离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如何避免传染给家人和邻居,如何保障感染者不外出、不接触其他人,如何保障食物或者日用品供应链,甚至垃圾处理问题,这些都需要严格管理,社区的压力会比较大。

如果让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可以缓解很多人的焦虑。现在新冠对年轻人健康影响比较小,很多人对新冠的担心焦虑更多来自被隔离的担忧,对自己工作生活影响的担心。如果允许居家隔离,这方面的焦虑会小很多,社会上很多人的抵触情绪会有缓解,也有利于减轻方舱的压力。方舱可以留给轻型病例,床位不会那么紧张了,能改善一下硬件,隔离条件也会好一些。

但是居家隔离需要有条件,而这个条件比较重要,不能一刀切,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详细指导意见,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居家隔离,或者自己社区来评估是否可以。

因为我们私下也听说有些社区确实这样做的,一开始没有隔离床位,感染者在家隔离(有症状),后来有床位后,也是问感染者是否愿意去,如果想去,去联系 120 转运,如果不想去,可以继续居家隔离。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法学院教授王晨光:单纯从理想模式角度看,居家隔离模式的确能减少耗费社会资源,也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但这只是非常理想化的设想。

除了从理想化角度考虑问题,还要结合现实社会环境和条件考虑,尤其是制定政策。现实中的「居家隔离」仍有许多条件,例如居住环境和空间要有利于「隔离」,最好要居住在单独的住房、完善的家庭医生网络等。

资深感染病专科专家缪晓辉教授:具体能否缓解医疗挤兑问题,要看配套手段的调整。

开展居家隔离和改变全民核酸检测策略要同步进行,否则就不能缓解挤兑问题。现在医疗挤兑已经带来了急重症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居家隔离和方舱医院两者之间可以缓步调整,不要一刀切,逐步过度或两者并存。

可以事先做一些科普宣传,给民众有一个心理准备。另外,给居民以选择权:告知居民,根据他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家庭居住环境、同住人口数等,可以考虑居家隔离,或者说符合居家隔离的条件,让居民自己做出选择。如果不愿意,则转送到方舱医院。有了这些铺垫,有了可选择权,这就既给居民心理准备的过程,也给予政府协商、准备、探索和观效以过度的时间。

根据我个人在生活中接触的情况估计,如果依据在《缪晓辉教授:对疫情防控的 7 点建议,关注和解决额外死亡问题刻不容缓》文中提到的,符合居家隔离的条件的人(年轻无基础疾病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未被感染者、基础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及 70 岁以上老人采取家庭内反向隔离),让这些人来做个选择,预测超过半数会选择居家隔离。

二、居家隔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王晨光教授:如果家里人口较多,住房面积很小,实际上是无法居家隔离的。当然,如果说家中有独栋的房子,或者说家里可以单独居住,则是可以的。但和同栋楼中他人共用一个楼梯或电梯,仍有交叉感染的可能。

这一点和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美国,人口密度不大,居住都比较分散,相对距离比较远,那么就适合居家隔离。

李侗曾医生:居家隔离最好是独自居住,或者有单独的起居室和卫生间。通风需要是独立的,污水要经过消毒后处理,能够有社区工作人员监督、落实居家隔离政策,并保障隔离人员的生活物资,规范处理隔离人员产生的垃圾。同时,还需要家人和邻居都能够接受。

居家隔离的实现不能是一刀切,例如有些小区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如果硬是要求这样的小区也居家隔离,那社区的工作人员压力就很大。各个社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包括物理屏障能否保障等等。毕竟居家隔离的最大压力可能还会落在社区身上。

缪晓辉教授:如果要居家隔离,建议重新思考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现行的标准并不符合传染病的经典定义,比如感染者出现发热、咳嗽、味觉丧失,怎么可以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呢?难道发热和咳嗽不是症状?何况这些明明有症状的人,没有给人家做胸部影像检查,怎么能知道肺部没有炎症呢?

所以居家隔离者,除了考虑前述基础疾病等综合因素外,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要在排除了肺炎之后才可以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居家隔离。

三、如何管控居家隔离人员?

BMJ 在 2021 年 11 月发布了研究,根据八个国家经验调查,长期采取积极管控政策后,国家失业率会升高,产生的潜在经济成本较高。因此研究认为,将可接受的社区传播水平和高疫苗接种率结合,才是更好的可持续方式。

李侗曾医生:目前,从物理上尝试过电子门锁,比如隔离人员开门会自动通知社区工作人员,方便进行检查监督。除此之外,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动员等等。

另外,还有法律的保障:追究违反防疫政策者的责任,给予处罚,立案侦查等。但上海人口众多,实际施行起来仍有难度。如果突然放开,光靠法律震慑及追责,成本仍比较高。

所以,预防性说服要在前,同时有违反的人员可以去追究他的责任。

缪晓辉教授:不必担心隔离人员私自外出的问题。隔离人员外出,无外乎因为生活保障无法解决、就业存在问题、背负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患其他疾病需要看医生,我甚至接受过家中老人过世而要见一面的咨询。如果把这些实际问题解决好、生活得到充分保障、必须「外出」的做好各种防护,居家隔离的依从性会大大提升。

我们现在做大规模检测,一会儿新冠病毒核酸,一会儿抗原(比如我们小区今天 6:30 就要求做抗原检测,下午又要求核酸检测),是要耗费很多人力成本、试剂成本、检验成本、运输成本和网络成本等的。

如果采取居家隔离,在极大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尽快恢复生产和「促生产」,那么把节约来的的钱、生产出来的钱,用在志愿者、各类援助人员,甚至用来补贴被隔离的低收入家庭,这个成本 / 效益比,可想而知。

我认为中国人的整体素质不能被低估。有时我们看到居民发生一些过激行为,其实也是由于前期保障工作不到位,居民被逼无奈而已。

四、同样要求「轻症居家隔离」的香港和新加坡,为什么死亡率却有很大的不同?对上海有什么启示?

2021 年 8 月,期刊 Sustain Cities Soc 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根据综合调查 250 余个城市后统计的数据,在疫情最初,居家隔离的效果不如集中隔离。然而在疫情发展过程中,居家隔离的感染率与集中隔离下的估计值逐步趋于一致,表明在实施后期,二者管控的效果相似。并且,居家隔离对公共资源的依赖最小,更适合可持续的发展。

王晨光教授:香港的死亡率较高(据报道,截至 4 月 6 日已逾 8000 人),主要是防控机制不完善,能力不足。一方面由于部分香港市民对政府的不信任,让政府的能力打了折扣;另一方面,香港的居住环境密集,实现真正的「居家隔离」也比较难。加上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片面,重视不够,还有很多人未接种疫苗,也导致了死亡率会更高。

而新加坡的社会治理严格,我们都知道平日连随地吐痰都不行。因此在新加坡施行居家隔离政策,有配套的医疗服务、社会管理、小区居住环境与之相应,老百姓的依从性比较高,绝大多数人会遵守社会管理。我们国家不少地方民众的依从性就相对会低一些,例如现在还有隔离人员翻墙逃跑、瞒报行程等事件发生。

从上海的情况来讲,不能单纯看国外的政策而盲目对比,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从 2020 年至今,我国防控政策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这些都不是拍脑袋能决定的,而要考虑其中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居家隔离政策好不好,不能简单从概念出发下结论,不可采取非黑即白的表态方式决定。

上海当前最重要的,是控制感染人数,恢复社会基本的生活秩序,而居家隔离与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目前采取隔离治疗、全社会筛查的政策已经有一段时间,贸然转轨会带来更高的社会成本。坐而论道不是不可以,但要考虑到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操性。

以后的防控措施是否会转变,这要看具体情况,当前不能凭主观判断。倘若不考虑现实也不考虑后果直接放开,可能反而造成感染者激增,导致一部分人重症,甚至死亡,那样的话,社会情绪又会转变。

因此这并不是简单的概念争论,而是一个社会行动,关乎民众的健康甚至生命。

五、当前是否具备推行居家隔离的客观条件?

李侗曾医生:目前还未具备。将来,也可能是今年的冬天,例如药物供应比较充足、不再出现新的变异株,Omicron 保持如今的病死率,有可能会考虑施行居家隔离。

目前我觉得可能很难保证是真的是居家隔离,也很难保证家人邻居都能接受。既然目标还是动态清零,管理上来说,可能不敢去执行居家隔离这个政策。起码上海的疫情还不能执行,目前还是要尝试用集中隔离的办法来实现动态清零。

缪晓辉教授:其实我们之前做过封控管理措施,很多人都已经经历过「居家隔离」,就是所谓的足不出户、小区封闭管理,民众早已习惯了。在上海市,连续封控超过 4 周的居民很多很多,筛选出来的需要进一步隔离,而不是把整个小区继续关闭。

另外,可能面临一个问题,即「邻里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街道和居委做过细的工作,要医学专家做好每人都能知晓的科普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止 4 月 9 日,上海市各种类型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达到 16 万,但目前仅有一例重症(具体病情我不知晓),我们可以用事实和数据来安抚民众,克服居民的恐惧心理。

必须正视的另一个事实是:在拐点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新建和改建方舱医院的速度和产能真的跟得上吗?方舱医院的设施和医务人员的配备数量跟得上吗?方舱医院内部运营成本和外部配套运营成本是否有计算?

顺便说一句,很多外地来沪驰援的医务人员,且不论他们有多少辛苦,多么不便,只说他们当地的医疗资源的挤兑,对当地的民众带来多大的次生影响?如何做好平衡,尽可能减少挤兑?

方法可能有多种,现阶段实施居家隔离与方舱医院相结合,是一个选项。为何要谈居家隔离这个话题?是为了打好持久战。

王晨光教授:现有条件下,大多数人家里并没有居家隔离的条件,大家进进出出都是一个单元,都用一个电梯,人口密集,居住集中。另外还有就医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网络和分级诊疗等制度尚不完善,居家获得医疗服务和就医仍有很多问题,长期形成的到医院甚至三甲大医院就医的习惯不可能立即改变,大家必然要外出。

像国外那种居家隔离,中国尤其是在超级大城市内,人口密集,很少人有这个条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科学的安排:社会条件、医疗条件、服务环境、后勤保障等等,都要考虑,因此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态度去处理这么复杂的问题,否则容易导致社会的焦虑乃至无序。

在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时,非要去施行,那实际上就是放手不管,最后会无法控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看不见、传染速度快的病毒,而且感染了也无症状。绝对控制恐怕很难,但是不能放弃控制,而是要在科学规律基础上不断优化和调整有关措施。

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共同想办法去解决。所以不赞成那种用负面情绪去掩盖问题的炒作。科学有序防控应该是最基本的方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4-11 08:20:30
下一篇 2022-04-11 10:20:35

猜你喜欢

  • 尼米兹号航母进入南海

    美国第七舰队公布,尼米兹号航母于1月13日凌晨进入南海活动,此前该航母一直在菲律宾东部海域进行演习,在没有进行靠港补给的情况下,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就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到南海,这也是新年…

    2023-04-17
  • 新疆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0例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从8月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0日0时至21时,自治区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40例,…

    2022-08-11
  • 31省份昨日新增本土162+248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8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0例(福建18例,广东14例,内…

    热门资讯 2022-08-05
  • 四川内江突发大火 多个居民楼被点燃

    1月11日12时32分左右,内江市市中区新民巷一民房起火,内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调派腾飞路特勤站2车14人,火速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12时40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经询问和勘查…

    2022-08-25
  • 陈时中留言悼念安倍时写错字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中枪不治身亡,综合台湾今日新闻网、东森新闻网报道,“日台交流协会”今日(11日)举行签名追思会,将参选台北市长的台卫福部门负责人陈时中前去悼念,不过他在填写追…

    2022-07-11
  • 男子诈骗300余万买彩票中1450万

    8月24日,据长沙广电“星视频”报道,近日,浙江龙游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听障人士被诈骗案,3人因犯诈骗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全额追回赃款1250余万元。 2021…

    2022-08-24
  • 国家养老服务清单:这些老人可领钱

    5月21日晚,老人们迎来了好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正式公布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这份清单有16种补贴和服务,看看谁能享…

    2023-05-22
  • 卫健委:返乡政策执行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

    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据世卫组织简报,奥密克戎毒株已在有数据可查的大多数国家取代了德尔塔毒株,许多国家报告了奥密克戎毒株引发…

    2022-01-22
  • 又一批核酸检测采购项目被叫停

    “由于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政策变化,采购任务取消。”12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费其他服务采购项目宣告终止,该项目原预算金额为254.59万元。 随…

    热门资讯 2022-12-10
  • 四川马尔康地震属震群型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6月10日01时28分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北纬32.25度,东经101.82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今天凌晨,四川马尔康连发多次地震,成…

    2022-06-1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